首页   |   热点新闻   |   法治聚焦   |   今日中国   |   地方新闻   |   图片新闻
      订阅   |   法治要闻   |   生态环境   |   来稿荟萃   |   社会百态   |   视频访谈
记者证查询 证件号码 I1813-6443- 身份证号
设各地
网络站点
社会法治
地方频道
河北   内蒙古   北京   天津   山西   辽宁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无锡   黑龙江   内蒙古   乌兰察布    
  站内搜索
确立东方的大陆文化中华文明“公道、和谐、责任”普世价值观
宇宙哲学观“新论点”修定稿 (1)
...
宇宙哲学观“新论点”修定稿 (2)
...
宇宙哲学观“新论点”修定稿 (3)
...
海南文昌发展“玩时间游戏” 欠款一拖再拖
本社海南文昌讯:近日接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公司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十四冶金公司曝料,称其...
纠错一、二审误判 启动再审势在必行
...
  社会法治图片新闻
践行初心使命 奋力建
始终以百姓心为心
空降兵某旅组织多课目
广西新能源汽车首次通
河南:在创新中传承
“湖北造”纱线出口4
  今日中国
· 台媒:大陆罕见公布南海舰队巡航钓鱼岛
· 深化合作 提高核安全水平——在首尔核安全峰会上的讲话
· 科技部长寄望十二五:中国成创新型国家
· 中国拒绝美国"中美日钓鱼岛对话"提议
· 中罗"友谊行动—2010"陆军山地部队训练将举行
· 中国加紧建设南海油气田
 
今日中国
“嫦娥”,复兴中国的战略威慑

文章:Lnc 录入:admin   2007/10      

    早在2003年中国发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时殷弘教授就向记者提出“战略性鼓舞”一词。他近日表示,中国第一颗绕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毫无疑问起到了鼓舞人心的作用,也提高了民众对于国家的信心和期望。同时,国家的威望也进一步有所提高。”
折射中国复兴
  “嫦娥一号无论在实际的意义还是象征的意义,都折射了中国的复兴进程。”凤凰卫视资深评论员何亮亮对记者说:“嫦娥是华人家喻户晓的月亮女神,以嫦娥命名中国的绕月工程,寄托了中国人的强国之梦,反映了海内外华人对国家复兴的期待。”
  国防科工委主任张庆伟指出:“两弹一星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第一个里程碑。第二个里程碑是载人航天器,而绕月工程就是第三个里程碑。”可以说,“嫦娥奔月”是中国复兴之路上一个醒目的新路标。
   “中国发展空间项目,在此领域同其他国家形成良性的竞争。这无疑对于我国的生存发展、和平崛起都有重大意义。”时殷弘说:“中国国家形象的提升有很多因素,包括尖端技术能力的发展,而我们也需要这部分形象。”
50年后的能源
  然而,嫦娥工程绝不仅仅是政治话题,更是能源梦想。
 “其实这是一个故事。一个很遥远的故事,一个氦-3的故事。”中国能源网首席执行官韩晓平提到嫦娥工程时如是感叹。氦-3其实是月球上的一种高效、清洁、安全、廉价的核聚变发电燃料。据专家初步估计,月壤中氦-3的资源总量可达100万至500万吨。10吨氦-3所发的电,就能满足中国一年的用电量。
   “嫦娥工程是为50年后的能源供应做的一种尝试。这是解决未来能源问题,为子孙后代解决能源问题的一种努力。”韩晓平告诉记者。“如果50年后,我们能把月球上的氦-3运回来,并在特制设备中进行核聚变从而发电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不再为能源发愁了。开发完月球,还可以去开发火星。”
  显然月球如今已成为各航天大国争夺战略资源的焦点。月球上的能源开发前景,为人类重返月球提供了最主要的动力。1984年,联合国通过的《指导各国在月球和其他天体上活动的协定》明确规定:“月球的探测、开发和利用是没有政治边界的,谁先到达,谁先占有;谁先开发,谁先利用。”
  探月将标志着中国的活动范围扩展到宇宙空间。“嫦娥工程对我国的现代尖端科技和相关产业都起到拉动作用。”韩晓平说。“探月工程会产生大量新技术,推动其他科学的发展,同时也可以用于民用经济。”
“软威慑”的作用
  不管是为了能源、科学、或经济发展,包括嫦娥工程在内所有中国的航天计划都是和平性的,没有任何军事意图。时殷弘在接受采访时说:“其实军事能力的发展,形成的是一种‘硬威慑’;而中国软实力的发展,形成的是一种‘软威慑’。而嫦娥工程的成功实施,在国外一些对中国存有不良用心的人看来,无形中起到了一种规劝作用,就是一种‘软威慑’。”
  科技力量是一个国家力量壮大的动力之源。在探月等尖端科技等科技领域的创新,极大提升了一个国家的战略力量。而作为一个航天大国,中国在探月工程方面走得越前沿,从而形成的国际影响力和战略威慑力也就越强大。这也解释了为何苏联和美国在冷战时期会展开以月球探测为中心的空间争霸,而美国人终以登上月球而宣告胜利。
  如果中国真的能在继美国之后,成为第二个派航天员登上月球的国家,不难想像那定会让其他国家为之震撼。   (杨婷婷)

  友情链接: 法制日报社 中国道教协会taoist 和谐网 中国网 强网论坛 大战略 中国佛教协会 中华网 中国经济网 凤凰网 环球论坛 圣彼得堡 华人协会 中国政府网 中国台湾网 国防部 京华论坛 西陆论坛 中国评论新闻 米尔军情网 网易论坛 新华网 大旗网 51军网 俄罗斯之声 共识网 价值中国网 中搜论坛 维普网 百家期刊 上海滩 sohu 草根网 南方论坛 社区论坛
Copyright © 2000-2009 lnc-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所刊登的社会法治新闻社、社会法治新闻杂志社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均为社会法治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社会法治新闻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我要链接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