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Lnc 录入:admin 2007/10
10月21日出版的美国《华盛顿邮报》刊发文章《追逐中国梦》,记述了世界各地移民来中国工作生活,圆自己“中国梦”的情况。该文编译如下: 三年多来,哈立德·拉希德和他的家人在巴格达度过的夜晚总是提心吊胆,炸弹就在他们家附近爆炸。像之前一代又一代想成为移民的人一样,他梦想在世界上其他地方能过上美好的生活。但是在哪儿呢?这个地方的安全是拉希德考虑的首要条件,而对宗教信仰的开明态度和光明的商业前景对他而言也很重要。不久之后,他定居在了拥有他所期待的一切的地方:中国。 对于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地的移民而言,中国——而不是美国——是机会无穷的地方,在这里个体企业可以获得奖赏,包容是世界性的。 “在中国生活是对我们有好处的。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全家人第一次体会到了非常高兴的感觉,”50岁的拉希德说,他和妻子以及5个孩子于今年2月移居到浙江义乌距离上海4小时车程的商贸城市。 虽然中国并不正式鼓励移民,不过在让(境外人员)获得长期签证变得越来越容易——尤其是对商人或者那些拥有创业梦想和现金储备的人。一般情况下,(在中国获得长期签证)所需要的就是得到当地一家公司的邀请函。 目前,共有超过45万人在中国持有一至五年期的可延期居留证,相比2003年时的23万几乎增加了一倍。另外有700名外国人根据2004年生效的一项制度持有令人艳羡的“绿卡”(“外国人永久居留证”)。 中国对外国人开放的一个例证是外来族裔聚集区的再度出现。相比那些受临时指派的外籍商人经常光顾的居所,这些族裔聚集社区规模更大而且结构更稳定。 北京北部的望京地区是一个庞大的韩国城,(韩国人)在这里有杂货店、学校、教堂、歌厅以及自己的日报。数英里之外,在这个城市的日坛公园一带,店家标志都注有西里尔文,商贩说着俄语欢迎来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的国民光顾。 在东部省份浙江,义乌这个拥有世界上最大批发市场的城市,“异国情调一条街”在夜间灯火辉煌,商贩们售卖烤羊肉串和五彩缤纷的水烟袋以及浓糖茶饮,服务对象几乎全是阿拉伯客人。 在中国学习的尼日尔25岁小伙儿阿达穆·萨利苏说:“在美国,信仰我的宗教的人可能会面临很多问题,他们(美国人)对穆斯林的印象是他们是恐怖分子。在中国人看来宗教不是问题。他们认为‘这是你的宗教,就这样吧’。” 中国有许多白手起家的企业家,留学生们对中国的兴趣有许多来自于这些人的故事。穆阿塔西姆安瓦尔就是个典型的例子。萨达姆当政时期,安瓦尔在伊拉克北部库尔德人聚居的地方长大,是家中12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他们家靠在埃尔比勒的集市上卖袜子糊口,过着贫困的生活。美军攻入伊拉克后,安瓦尔的一个哥哥想了个主意,试着从中国进货运到伊拉克卖。2003年10月,安瓦尔到中国来帮哥哥做生意。当他刚下飞机,闻着陌生的味道,看着陌生的景观,他的第一反应是:“我想最多呆一个星期,我很快就回去。” 然而与中国做生意进展得比所有人预料的都好。在掘到第一桶金后,安瓦尔一家把埃尔比勒集市上的小摊卖掉,开了一家大的商店,很快又开了9家商店。接着他们开办了一家工厂,还拥有5个仓库。安瓦尔说:“现在我们盖起了一座6层的楼房。我们把房子租给别人。”安瓦尔一家现在不是在做小买卖,而是拥有了一家公司:al-Sabeel综合贸易公司。 如今,29岁的安瓦尔已经有足够的资金将27岁的妻子接到中国居住,他的妻子巴拉·巴尔赞以前是一名初中教师。安瓦尔正在计划将自己的两个孩子——2岁的萨瓦和8个月大的艾哈迈德——送到一所中国学校接受教育。安瓦尔的一个哥哥、2个表兄弟和其他亲属也已经搬到义乌生活。 安瓦尔说,他在中国生活比在世界的其他地方更幸福。“我一个兄弟在荷兰住了9年。在那里,如果你是一个外国人,你就会低人一等。当他来到中国后,一切都不同了。在这里,如果你是一个外国人,你比中国人还要享受更好的待遇。” (雨 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