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新闻   |   法治聚焦   |   今日中国   |   地方新闻   |   图片新闻
      订阅   |   法治要闻   |   生态环境   |   来稿荟萃   |   社会百态   |   视频访谈
记者证查询 证件号码 I1813-6443- 身份证号
设各地
网络站点
社会法治
地方频道
河北   内蒙古   北京   天津   山西   辽宁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无锡   黑龙江   内蒙古   乌兰察布    
  站内搜索
确立东方的大陆文化中华文明“公道、和谐、责任”普世价值观
宇宙哲学观“新论点”修定稿 (1)
...
宇宙哲学观“新论点”修定稿 (2)
...
宇宙哲学观“新论点”修定稿 (3)
...
海南文昌发展“玩时间游戏” 欠款一拖再拖
本社海南文昌讯:近日接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公司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十四冶金公司曝料,称其...
纠错一、二审误判 启动再审势在必行
...
  社会法治图片新闻
践行初心使命 奋力建
始终以百姓心为心
空降兵某旅组织多课目
广西新能源汽车首次通
河南:在创新中传承
“湖北造”纱线出口4
  今日中国
· 台媒:大陆罕见公布南海舰队巡航钓鱼岛
· 深化合作 提高核安全水平——在首尔核安全峰会上的讲话
· 科技部长寄望十二五:中国成创新型国家
· 中国拒绝美国"中美日钓鱼岛对话"提议
· 中罗"友谊行动—2010"陆军山地部队训练将举行
· 中国加紧建设南海油气田
 
娱乐体育
《中华民国史》陶行知
      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乳名和尚,学名文濬。6岁进入蒙馆开蒙,10岁转休宁县一家经馆学习,打下了扎实的经文基础。12岁时辍学在家。1906年陶行知进入歙县耶稣堂内地会设立的崇一学堂,学习英文、国文、数学、理化、医药常识等课程,初步了解了西方文化,拓宽了知识领域。1908年春,陶行知来到杭州,以优异成绩考入广济医学堂,因学校强迫学生加入基督教,陶行知愤而退学。1909年,陶行知考入南京汇文书院预科。1910年汇文书院和其他学校合并成立金陵大学,陶行知直接升入金陵大学文科。在校期间,大量接触西方文化,受到民主思想的熏陶,并入1913年加入基督教。由于着迷于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哲学,经常以“行知”笔名发表文章,后则干脆改名“陶行知”。陶行知还负责编辑金陵大学学报中文版《金陵光》。
 
辛亥革命爆发后,学校停课,陶行知回乡,曾担任徽州州议会秘书。
 
返校后,又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募捐活动,支持南京临时政府留守机关。
 
1914年6月,陶行知以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毕业,获美国纽约州州立大学文科学士学位。1914年8月,陶行知赴美留学,入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研究院学习,主修政治,兼修教育,仅用一学年时间即获得伊利诺斯大学文科硕士学位。1915年9月,陶行知获得中国政府半费奖学金和哥伦比亚大学利文斯通奖学金,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美国著名资产阶级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杜威的思想对陶行知影响很深。在此期间,陶行知还担任留美中国学生联合会领导工作,发起出版《中国学生》季刊。1917年8月,陶行知获得都市学务总监资格文凭,应聘回国任教。回国后,陶行知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育科主任、教育助理、代理教务主任等职,教授教育原理、教育行政和教育统计等课程。1921年该校改为东南大学后,陶行知仍担任教授兼教育科主任。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陶行知在南京积极参加各项爱国活动,并当选为南京学界联合会会长。
 
陶行知一贯主张用教育手段改造社会,实现教育救国。1921年底,新教育共进社、《新教育》杂志社、实际教育调查社合并改组为中华教育改进社,陶行知参与了改组筹备工作,并担任主任干事和《新教育》杂志主编。
 
1923年8月,陶行知辞去东南大学教职,专任中华教育改进社主任干事。
 
1923年6月,陶行知与晏阳初等在上海发起组织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筹备会。8月,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在北京成立,陶行知被推举为董事部书记兼安徽省执行董事。为推动平民教育运动向全国发展,陶行知走遍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河南、察哈尔等省市,又与朱经农合编《平民千字课》,作为平民教育的识字课本。
 
陶行知幻想教育救国,具有明显的改良主义色彩。1922年5月,陶行知与胡适、蔡元培等联名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主张建立不触及军阀政权的“好人政府”。在封建军阀割据、西方列强入侵的社会环境中,改良主义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在平民教育运动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后,不得不另找生路。陶行知把中国穷和弱的原因归根于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因而又转办乡村教育。为此,陶行知撰写并发表了《中华教育改进社改造全国乡村教育宣言书》、《我们的信条》、《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答客问》等文章,提出了筹募100万元基金、征集100万位同志、倡办100万所学校、改造100万个乡村。1926年底,陶行知与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筹备创办南京市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即晓庄学校。1927年3月11日,入学考试开始,除应考国文、常识测验、智慧测验、演说及辩论外,还要参加垦荒劳动。3月15日,晓庄学校举行开学典礼,校长陶行知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晓庄学校创办时,一无校舍,二无教员。陶行知亲自带领师生建设校园,建成了图书馆、办公室、礼堂、会议室、接待室、音乐室、美术室、陈列室、研究室等设施。陶行知提倡生活教育,扬弃了传统知行观和杜威的经验论,提出实践第一的观念,形成了一套全新的教育体系。晓庄学校实行师生集体自治的办学原则,成立共同生活分任委员会,组织师生自行管理学校各项事务。晓庄学校除师范本部外,还办有三所中心小学,作为乡村教育的实践场所,后又在附近农村建立乡村小学,招收农民子弟上学。
 
还开办了中心幼稚园、乡村医院、民众学校等。晓庄学校教学非常注重与实践相结合,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请专家来校授课,并让学生到实践中去体验。他在晓庄学校还掩护了一些共产党员和进步学生。
 
陶行知在晓庄学校全新的教育实践,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上海圣约翰大学于1929年12月授予陶行知荣誉科学博士学位。蔡元培、梁漱溟、江问渔、黄齐生等教育家和国民政府官员到晓庄参观考察。1929年冬,美国教育家、设计教学法创始人克伯屈教授还专程到晓庄参观,并拍摄了教学影片。冯玉祥赠送步枪、手榴弹、子弹给晓庄学校联村自卫团,并在晓庄建立冯村草房。1930年3月,蒋介石、宋美龄也到晓庄参观。
 
1930年4月5日,中共南京市委决定组织大规模反帝游行,声援英商和记工厂工人罢工。中共晓庄学校支部动员了100多名师生参加游行。4月8日,国民政府教育部借口闹事,下令停办晓庄学校。4月12日,首都卫戍司令部强行封闭晓庄学校。当天,国民政府下令通缉陶行知。在此情况下,陶行知由晓庄学校转移到上海。1930年秋,在日本朋友内山完造支持和帮助下,东渡日本,考察了日本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情况,对日本教育普及、科学发达印象很深,打算回国开展科学普及教育工作。
 
1931年初,陶行知回到上海,开始他隐蔽在商务印书馆借译书谋生,后来在《申报》总经理史量才支持下,创办自然学园、儿童科学通讯学校,发起科学下嫁运动,普及现代科学知识。陶行知还亲自主持编辑出版了《儿童科学丛书》和《大众科学丛书》,涵盖生物、化学、物理、天文、矿物、数学、农业、生理卫生等现代科学领域。与此同时,陶行知还担任《申报》总管理处顾问,参与《申报》革新,并向史量才建议,《申报》应有鲜明的政治态度,要增设读者来信栏目。陶行知还积极为《申报》时评出点子、命题、改写等。从1931年9月到1932年1月,陶行知为《申报》副刊《自由谈》栏目开辟“不除庭草斋夫谈荟”,撰写杂文100多篇。陶行知通过时评和杂文,呼吁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国民党不抵抗政策,并抨击国民党军阀的反动统治。
 
陶行知被通缉后,国际知名人士杜威、爱因斯坦、甘地、罗素、罗曼罗兰等联名致电国民政府,要求撤销对陶行知的通缉。1931年底,冯玉祥乘蒋介石下野之机,呈请重新审核晓庄学校一案。1932年2月22日,国民政府宣布取消对陶行知的通缉。1932年5月至8月,陶行知在《申报》副刊发表教育小说《古庙敲钟录》,提出了普及教育必须实施六大训练:普遍的军事训练、普遍的生产训练、普遍的科学训练、普遍的识字训练、普遍的民权训练、普遍的生育训练。1932年10月1日,陶行知在上海郊区大场创立山海工学团,主张工以养生、学以民生、团以保生,成员有工人、农民及其子女。工学团不仅是教育组织,也是生产组织,还是一个团结群众的组织,实行教育与生产、教育与社会生活、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相结合。1932年,陶行知又设立生活教育社。1934年2月,在上海创刊《生活教育》半月刊,任主编。与此同时,陶行知还在上海发起筹备组织中国普及教育助成会。为推展普及教育,陶行知专门编写了一套四册的《老少通千字课》教材,交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
 
1935年华北事变发生后,陶行知经常与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等以聚餐会的形式探求救国办法。1935年12月12日,陶行知与马相伯、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等280名文化界人士联名发表《上海文化界救国运动宣言》,坚决反对任何伪组织和华北自治,坚决反对在中国领土内以任何名义成立由外力策动的特殊行政组织。12月27日,上海文化界救国会成立,陶行知当选为执行委员。1936年1月28日,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陶行知参与发起,并被推为成立大会主席团成员。1936年2月23日,陶行知发起成立国难教育社,并担任董事长,参加者主要是工人、店员、学生、教师、职员等。国难教育社成立后,在沪西、沪东、闸北、沪中、浦东等区建立分社和社员团,并在沪东、沪西、闸北、浦东等地开办工人夜校、识字班和训练班等,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从这时起,他的政治思想起了显著的变化。1936年7月15日,陶行知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号召,与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等发表《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呼吁各党各派各方面共同联合起来抗日救国,建立救亡联合战线,要求国民党中央立即停止对西南的军事行动,与红军停战议和,共同抗日,开放抗日言论自由和救国运动自由。此文发表后,在全国各界引起巨大反响。
 
1936年7月,陶行知由香港到英国伦敦出席世界新教育联合会第七届大会,陶行知作为中国新教育运动的杰出代表被邀请与会,并向大会报告了中国大众教育运动与救亡运动的实况。8月下旬,作为全国救国联合会和全国学联国民外交使节,向欧美各国华侨和国际友人宣传抗日救国。8月底,列席参加日内瓦世界青年大会。9月初,世界和平大会在布鲁塞尔召开,陶行知作为中国代表团主席出席会议,为中国代表团起草了《告和平与中国之友书》,斥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呼吁支持和援助中国的抗日救亡运动。随后,陶行知返回巴黎,联络各国侨胞代表组成全欧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大会筹备委员会。9月20日,全欧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成立大会在巴黎召开,陶行知在会上作了《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之再度说明》的讲话,重申了救国会团结御侮、制止内战、建立民族联合阵线的主张。11月,陶行知赴美国纽约。在美期间,陶行知去哥伦比亚大学拜会了杜威、克伯屈等教授;还遍游华盛顿、波士顿、底特律、芝加哥、费城、西雅图、旧金山等城市,呼吁华侨消除隔阂,支援祖国抗战。
 
他还到墨西哥和加拿大各主要城市宣传抗日。1936年11月,沈钧儒、邹韬奋等救国会“七君子”被国民党逮捕,陶行知因在国外访问、考察而幸免。
 
得知“七君子”被捕后,陶行知在海外联络华侨和国际友人开展营救活动。
 
1938年6月,陶行知离开纽约,回国抗战。在途经印度时,拜会了泰戈尔和甘地等人。
 
1938年8月,陶行知回到香港,10月抵达武汉。1938年底陶行知返回香港,将晓庄学院改为晓庄研究所;难童学校改为育才学校,陶行知任董事长。1938年在香港成立中华业余学校,陶行知为董事长,学员为失学或失业青年,设工商、文艺、音乐、绘图、英文等科目。1938年12月15日,生活教育总社在广西桂林成立,陶行知主持成立大会,并当选为董事长。
 
生活教育总社成立后,在广西组织岩洞教育服务团,推展战时教育。
 
1939年5月,陶行知自筹经费,在重庆成立育才学校筹备处,并亲自勘定校址。7月20日,育才学校在重庆举行开学式,陶行知发表了题为《育才学校创办旨趣》的讲话,宣称育才学校培养造就特殊才能的儿童,使之成为专门人才。育才学校学生大多是来自战区15个省的难童,根据各自特殊才能和爱好,编在音乐、戏剧、文学、绘画、社会科学、自然、舞蹈等组,以后又增加普通组和小学部。为做好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陶行知还请中共中央南方局派人来学校任教;又请翦伯赞、侯外庐等知名学者授课。
 
陶行知曾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38年10月,国民参政会一届二次大会召开,他提出了《推进普及教育以增加抗战力量而树立建国基础案》等提案。在一届三次、一届四次大会上,陶行知为争取实现民主政治、结束国民党一党专政,多次抨击国民党的反共独裁政策。1941年3月,国民参政会二届一次大会召开,陶行知为抗议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拒绝出席大会。由于陶行知的进步立场,国民政府剥夺了他国民参政会第三届大会参政员的资格。
 
陶行知还参与发起成立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并参与创立民盟重庆市支部,担任宣传委员兼《民主星期刊》发行人。1944年9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组为中国民主同盟。1945年10月,中国民主同盟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陶行知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常务委员兼民主教育运动委员会主任委员,后又担任民盟中央机关报《民主报》社论委员会委员。1945年冬,全国各界救国会改名为中国人民救国会,陶行知被推举为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常务委员兼组织部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陶行知积极参加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1945年11月,陶行知参与发起筹备陪都各界反对内战联合会;11月19日,该会成立,陶行知当选为常务理事。12月4日,又参与发起组织全国性反内战联合会。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前,与沈钧儒、史良、李公朴等28人联名致函毛泽东、蒋介石,呼吁停止武装冲突。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召开,被民盟聘为民盟政协代表顾问团成员,为民盟制定提案作指导。政协会议召开期间,陪都各界政治协商会议协进会成立,陶行知当选为理事会成员。
 
1946年1月15日,陶行知创办重庆社会大学,以夜大学形式为在职和失学青年提供业余教育,陶行知当选为校长。4月,陶行知离开重庆,前往上海,筹备育才学校迁沪,并开展社会大学运动,在上海发起成立生活教育社上海分社。
 
1946年6月,国民党制造“下关惨案”,7月又暗杀李公朴、闻一多,陶行知也被列入暗杀对象。但陶行知继续坚持与国民党反动派作斗争。
 
1946年7月25日,陶行知因突发脑溢血去世,终年55岁。陶行知的主要著作有《中国教育改造》、《知行书信》、《斋夫自由谈》、《中国大众教育问题》等。(贾宏)
  友情链接: 法制日报社 中国道教协会taoist 和谐网 中国网 强网论坛 大战略 中国佛教协会 中华网 中国经济网 凤凰网 环球论坛 圣彼得堡 华人协会 中国政府网 中国台湾网 国防部 京华论坛 西陆论坛 中国评论新闻 米尔军情网 网易论坛 新华网 大旗网 51军网 俄罗斯之声 共识网 价值中国网 中搜论坛 维普网 百家期刊 上海滩 sohu 草根网 南方论坛 社区论坛
Copyright © 2000-2009 lnc-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所刊登的社会法治新闻社、社会法治新闻杂志社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均为社会法治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社会法治新闻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我要链接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