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新闻   |   法治聚焦   |   今日中国   |   地方新闻   |   图片新闻
      订阅   |   法治要闻   |   生态环境   |   来稿荟萃   |   社会百态   |   视频访谈
记者证查询 证件号码 I1813-6443- 身份证号
设各地
网络站点
社会法治
地方频道
河北   内蒙古   北京   天津   山西   辽宁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无锡   黑龙江   内蒙古   乌兰察布    
  站内搜索
确立东方的大陆文化中华文明“公道、和谐、责任”普世价值观
宇宙哲学观“新论点”修定稿 (1)
...
宇宙哲学观“新论点”修定稿 (2)
...
宇宙哲学观“新论点”修定稿 (3)
...
海南文昌发展“玩时间游戏” 欠款一拖再拖
本社海南文昌讯:近日接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公司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十四冶金公司曝料,称其...
纠错一、二审误判 启动再审势在必行
...
  社会法治图片新闻
践行初心使命 奋力建
始终以百姓心为心
空降兵某旅组织多课目
广西新能源汽车首次通
河南:在创新中传承
“湖北造”纱线出口4
  今日中国
· 台媒:大陆罕见公布南海舰队巡航钓鱼岛
· 深化合作 提高核安全水平——在首尔核安全峰会上的讲话
· 科技部长寄望十二五:中国成创新型国家
· 中国拒绝美国"中美日钓鱼岛对话"提议
· 中罗"友谊行动—2010"陆军山地部队训练将举行
· 中国加紧建设南海油气田
 
法治要闻
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规定公开征求意见(全文)

来源: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网站    2011年04月15日

中国保监会关于《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为促进互联网保险业务规范健康有序发展,防范网络保险欺诈风险,切实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我会起草了《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规定(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通过以下途径提出反馈意见:

    (一)登陆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站,通过网站首页左侧的《部门规章草案意见征集系统》,对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或建议。 (网址:http://www.chinalaw.gov.cn)

    (二)登陆中国保监会网站,通过网上互动 - 征求意见栏目对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或建议。 (网址:http://www.circ.gov.cn)

    (三)电子邮箱:law@circ.gov.cn网站

    (四)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15号 中国保监会法规部法规处 邮编:100140

    意见反馈截止日期为2011年5月4日。

    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规定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互联网保险业务规范健康有序发展,防范网络保险欺诈风险,切实保护投保人、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互联网保险业务,是指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通过符合本规定的自办网站或者非自办网站,开展保险产品销售或者提供相关保险中介服务等经营活动。

    本规定所称保险公司,是指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保监会)批准,依法设立的经营保险业务的公司。

    本规定所称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是指经中国保监会批准从事保险中介业务的保险专业代理机构和保险经纪机构。

    本规定所称自办网站,是指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或者其所属集团公司依法设立的互联网站。

    本规定所称非自办网站,是指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及其所属集团公司以外的其他单位依法设立的互联网站。

    第三条 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保监会的有关规定。

    第四条 中国保监会根据《保险法》和国务院授权,对互联网保险业务进行监督管理。

    中国保监会派出机构,在中国保监会授权范围内履行监管职责。

    第二章 资质条件

    第五条 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健全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管理制度,应当至少包括互联网保险业务交易安全保障措施、互联网保险产品及宣传管理、保险单证管理、保险合同承保、保全、退保和理赔管理、业务收支管理、教育培训、合规管控、反洗钱、投诉及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二)具有满足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需要的一定数量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从业人员,其中,管理人员主要负责互联网保险业务的日常经营与管理,技术人员主要负责互联网保险业务交易安全管理并提供技术保障,从业人员主要负责保险产品销售及服务,且应当具备中国保监会规定的资格条件,取得中国保监会颁发的资格证书;

    (三)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的注册资本不得低于人民币1000万元;

    (四)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六条 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通过自办网站开展保险业务的,该网站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依法登记、取得营业执照,网站依法取得互联网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或者在互联网行业主管部门完成网站备案;

    (二)网站接入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

    (三)网站电子商务系统安全可靠,具有防火墙、入侵检测、加密、第三方电子认证等安全技术以及数据备份功能;

    (四)建立健全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五)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七条 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通过非自办网站开展保险业务的,该网站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网站主办者(网站所有者,下同)依法登记、取得营业执照,网站依法取得互联网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互联网信息服务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或者在互联网行业主管部门完成网站备案;

    (二)网站接入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

    (三)网站主办者上一会计年度末净资产不低于人民币1000万元;

    (四)网站电子商务系统安全可靠,具有防火墙、入侵检测、加密、第三方电子认证等安全技术以及数据备份功能;

    (五)建立健全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六)网站最近3年运营良好,未受到互联网行业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

    (七)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八条 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在自办网站或非自办网站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后10个工作日内,应当由其总公司向中国保监会备案,并提交下列书面材料一式两份:

    (一)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备案报告,包括相关互联网站名称和网址、互联网保险业务运营模式、管理部门及其负责人名单等内容;

    (二)符合本规定第五条第(一)项所列情形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管理制度以及网上承保、保险费收取、保险合同保全、退保、理赔等业务操作规程;

    (三)电子商务系统建设情况,包括基本架构、运营基础设施、安全技术及保障措施等;

    (四)通过非自办网站开展保险业务的,应当提供与非自办网站主办者签订的委托合作协议复印件以及符合本规定第七条所列情形的相关证明材料;

    (五)互联网保险业务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从业人员配备情况及符合本规定第五条第(二)项所列情形的相关材料;

    (六)中国保监会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九条 中国保监会自收到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提交的互联网保险业务备案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应当根据下列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报备材料不完整的,通知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在10个工作日内补正材料;

    (二)报备材料完整齐备或者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补正材料的,中国保监会应当在备案报告上加盖印章,一份存档,一份退还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

    第十条 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从业人员不得以个人名义通过互联网站销售保险产品。

    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不得委托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中国保监会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一条 开展保险业务的相关互联网站名称、网址变更的,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中国保监会报告。

    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终止某网站的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应当自决定终止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中国保监会报告。

第三章 经营规则

    第十二条 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应当对互联网保险业务实行集中运营、集中管理。

    保险公司分支机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分支机构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应当取得其总公司的授权。

    第十三条 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通过非自办网站开展保险业务的,应当由其总公司与非自办网站主办者签订书面委托合作协议,详细约定保险产品种类、保险费收取方式、网站信息技术服务费、宣传费等相关费用结算标准和方式、互联网保险业务交易安全保障措施、反洗钱管理措施、投诉及争议处理、应急处置等事项。

    第十四条 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应当在相关互联网站页面的显著位置披露自身的相关信息,披露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内容:

    (一)中国保监会颁发的业务许可证;

    (二)营业执照登载的信息或者营业执照的电子链接标识;

    (三)保险公司委托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委托合作双方均应当披露保险公司的授权范围及内容;

    (四)在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已依法设立的分公司名称、办公地址、服务电话号码。

    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拥有自办网站的,还应当

    在自办网站上披露与其合作的网站名称和网址等信息。

    第十五条 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应当在相关互联网站页面的显著位置列明保险产品及服务等信息,列明的信息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保险产品的特点、风险及其经营、销售主体;

    (二)保险合同全部条款和费率表,其中应当对保险合同中的犹豫期、免除保险公司责任条款、费用扣除、退保、保险单现金价值等事项予以重点提示;

    (三)保险费支付方式;

    (四)保险合同订立的形式,其中采用电子保险单格式的,应当予以明确说明;

    (五)保险单证、保险费发票凭证的配送主体和配送方式;

    (六)保险单查询及投保人咨询、投诉渠道;

    (七)保险合同承保、保全、退保、理赔办理流程及退保金、保险金支付方式;

    (八)依法保障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身份信息、投保交易信息和投保交易安全保障措施;

    (九)中国保监会要求列明的其他信息。

    第十六条 通过互联网站销售的保险产品,应当按照中国保监会有关规定经审批或者备案,并注明“通过互联网渠道销售”。

    第十七条 互联网站上公布的保险产品相关信息,应当由保险公司总公司统一制作和授权发布,并确保信息内容合法、真实、完整。

    第十八条 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应当在相关互联网站页面的投保流程开始前向投保人提示以下内容:“投保人或者保险标的处于保险公司已依法设立分公司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辖区内,有利于保障投保人或者被保险人获取便利的保险服务。”

    第十九条 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应当在相关互联网站页面的投保流程中设置投保人点击确认环节,由投保人确认以下内容:“是否已阅读保险条款的全部内容,了解并接受包括免除保险公司责任条款、犹豫期、费用扣除、退保、保险单现金价值等在内的重要事项。”

    第二十条 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应当在相关互联网站页面的投保流程中详细列明应由投保人自主、如实填写的以下内容: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身份及联系方式、保险标的、保障额度、保障范围、保险期间、保险费及支付方式等。

    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应当确保投保人所填写的全部投保信息能够与保险公司核心业务系统实时对接。

    第二十一条 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在办理互联网保险业务活动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在网站上发布、登载不良和违法有害信息;

    (二)在网站上发布虚假的保险产品及服务信息;

    (三)在网站上不如实提示保险产品的特点、风险及其经营、销售主体,以及保险合同中的犹豫期、免除保险公司责任条款、费用扣除、退保、保险单现金价值等重要事项;

    (四)在网站上夸大或者变相夸大保险产品的收益;

    (五)在网站上伪造保险产品并对外销售。

    除前款所列情形外,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在办理互联网保险业务活动中,不得有《保险法》第一百一十六条、第一百三十一条规定的其他违法行为。

    第二十二条 保险公司委托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应当在委托合作协议中明确约定合作互联网站应当符合本规定要求、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应当承担的合规经营义务及相应责任等内容,加强对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合规管控,预防和纠正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欺骗投保人等违法行为。

    第二十三条 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通过互联网站销售保险产品,采用电子保险单格式的,应当采取有效的安全保障技术,确保电子保险单的全部内容合法、真实可靠、不可篡改。

    第二十四条 保险公司或者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应当通过柜台、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网上在线等其中一种或者多种方式,主动向投保人提示承保信息,并为投保人通过柜台、电话、短信、网上在线等方式实现每天24小时自主查询保险单相关信息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

    根据互联网保险产品的特性或者投保人的要求,需要提供纸质保险单证、保险费发票凭证的,保险公司或者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应当自保险合同成立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送达投保人。因特殊原因不能在约定时间内送达的,应当与投保人协商一致或者及时向投保人说明有关情况。向投保人提供保险单证时,应当附保险合同全部条款。

    第二十五条 保险公司应当加强互联网保险产品售后服务管理,确保互联网渠道投保人享有的保险单信息查询、保全、退保、业务接报案、理赔等各项服务标准与其他渠道的投保人享有的服务标准基本一致。

    第二十六条 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应当畅通投诉渠道,及时、妥善处理互联网保险业务经营中的各种投诉纠纷事件,积极化解矛盾和风险。

    第二十七条 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因系统故障、升级、调试等原因需要暂停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应当在相关网站页面的显著位置或者全国性媒体上及时予以公示。

    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应当制定应急处置预案,有效应对因突发事件、不可抗力等原因导致互联网保险业务的经营中断,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第二十八条 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应当根据中国保监会有关规定,对互联网保险从业人员开展包括但不限于法律法规、保险业务知识、职业道德等内容的教育培训,建立完整的培训档案,并对培训内容的合法性和真实性负责。

    第二十九条 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应当通过柜台、电话、电子邮件、网上在线等其中一种或者多种方式,及时、全面、准确地回答社会公众有关互联网保险业务方面的咨询。

    第三十条 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应当如实记载业务收支情况。

    第三十一条 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应当按照中国保监会的规定,及时、准确、完整地报送有关报告、报表、文件和资料。

    第三十二条 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应当妥善保管保险合同生成的全部信息、互联网保险业务账簿、相关原始凭证和资料,保管期限自保险合同终止之日起计算,保险期间在1年以下的不得少于5年,保险期间超过1年的不得少于10年。

    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应当采取数据备份、故障恢复等技术手段,确保与互联网保险业务有关的交易数据和信息的安全、真实、完整。

    第三十三条 为互联网保险业务提供交易平台服务的网站主办者,应当依法对申请在本网站上开展保险业务的单位的经营资质进行核验,不得与未经中国保监会批准、非法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合作。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三十四条 中国保监会应当在主办互联网站上建立信息披露专栏,及时对符合本规定要求、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名称及相关互联网站名称、网址等信息进行披露,便于社会公众查询和监督。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应当在主办互联网站上及时登载中国保监会披露的前款信息。

    第三十五条 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法对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进行现场检查, 并将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对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合规管控情况作为现场检查的重要内容。

    第三十六条 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发现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在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过程中有违反保险法律法规和中国保监会有关规定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整改,并依法给予相应行政处罚。

    第三十七条 互联网站上发生销售假保单等违法行为时,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应当在监管职责范围内依法予以查处。需要网站主办者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制止的,网站主办者应当予以配合。网站主办者不予配合的,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应当书面告知互联网行业主管部门,并协调互联网行业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通过互联网站非法经营商业保险业务的,由中国保监会或者其派出机构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二十万元的,处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九条 通过互联网站非法经营保险代理业务、保险经纪业务的,由中国保监会或者其派出机构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万元的,处五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条 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违反本规定第八条、第十一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的,由中国保监会或者其派出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该机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中国保监会或者其派出机构给予警告,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任职资格或者从业资格。

    第四十一条 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违反本规定第十条、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至第二十条、第二十二条至第二十九条的,由中国保监会或者其派出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并处三万元以下罚款。对该机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中国保监会或者其派出机构给予警告,并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二条 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违反本规定第二十一条的,由中国保监会或者其派出机构责令改正,并处五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业务许可证。对该机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中国保监会或者其派出机构给予警告,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任职资格或者从业资格。

    第四十三条 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违反本规定,编制或者提供虚假的报告、报表、文件、资料的,由中国保监会或者其派出机构责令改正,并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责令停止互联网保险业务或者吊销业务许可证。对该机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中国保监会或者其派出机构给予警告,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撤销任职资格或者从业资格。

    第四十四条 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在查处互联网保险业务违法违规行为的过程中,发现为互联网保险业务提供交易平台服务的网站主办者违反《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应当依法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移送。

    第四十五条 中国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发现利用互联网站从事涉嫌制售假保险单、非法集资、传销、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应当依法移送有关部门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六条 本规定由中国保监会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四十七条 本规定自 年 月 日起施行。

 

 

  友情链接: 法制日报社 中国道教协会taoist 和谐网 中国网 强网论坛 大战略 中国佛教协会 中华网 中国经济网 凤凰网 环球论坛 圣彼得堡 华人协会 中国政府网 中国台湾网 国防部 京华论坛 西陆论坛 中国评论新闻 米尔军情网 网易论坛 新华网 大旗网 51军网 俄罗斯之声 共识网 价值中国网 中搜论坛 维普网 百家期刊 上海滩 sohu 草根网 南方论坛 社区论坛
Copyright © 2000-2009 lnc-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所刊登的社会法治新闻社、社会法治新闻杂志社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均为社会法治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社会法治新闻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我要链接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