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联手遏制霸权见效果
边蜀原
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总统、国防部长、国务卿连续向外界放软话,讲对伊朗、叙利亚“不能轻言动武”,对中国“无意去围堵”,好像一夜之间掉头转向改恶从善了。实际上美国对伊朗、叙利亚动武已准备了多年,只要需要,随时可以武力介入,对中国也是一样,已经构成八面围封,只待进一步挑唆周边国家继续搞针对中国的军演摩擦,以产生冲突为快。美国之所以突然转向,其根本原因是中俄联手为叙利亚问题在安理会、联合国连续投反对票,阻止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强盗行为,中俄或主观或客观上的联手已初战告捷。对美国造成的另一个打击则是由普京在俄罗斯总统选举中,进一步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已使俄罗斯政权牢牢地把握在普京支持者手中,下一个12年,甚至永远的中俄友好联盟的形成,将会造就美国、西方的真正溃散。
美国风向的转舵,说明美国的战略家们需要对美国的国际战略做重新地调整和评估,美国二百多年的历史没有中断过,其情报机构、智囊团从未中断和受到过冲击,因此美国的谍报及智库的作用也是全世界最健全、最完善、最有效的。美国深知俄罗斯普京的态度,在叙利亚、伊朗问题上的态度,如果美国此时强行介入攻打叙利亚,普京完全有可能挥剑直指美国西方的入侵,并可借此机会肃清国内以拿美国津贴专干颠覆国家活动的亲美分子、亲西方分子。普京总统可借助俄罗斯的核威慑力量,去公开武装,甚至出兵叙利亚,形成美、俄大国之间的直接对抗和冲突,而这两种情况都是美国目前所不想见到的。所以美国现在说软话,是暂时的,是权宜之计,但也反映出是一种美国战略走向衰弱的表现。
美国暂时的战略调整和收缩,是想让俄罗斯内部继续搞分裂,在普京以绝对优势当选总统后,美国政府及政府官员迟迟不对普京的当选表示祝贺,妄图继续寄希望于他们所扶植的反对派搞抗议、搞游行,继续颠覆破坏俄罗斯国家的稳定,但其没有想到大选后的几天并未发生令美国兴奋的事件。美国对此是不会甘心的,他们一定会继续寻找机会煽动俄罗斯国内反普京分子去搞破坏捣乱,并会进一步而且是必将进一步破坏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利用俄奸、汉奸去造谣生事,只有做到以上两点,美国才可以放心放手地去攻打类似于叙利亚、伊朗这类的国家。普京的意志难以动摇,想再次在普京身上做文章,那只能是美国西方在做“瞎子点灯”的事,我坚信普京先生能够处理好国内国外的一切事务。
在世界大调整、大转型的时期,中国也需要做大的改革、变革,需要对美国做大的战略性调整,美国金融危机以来,除了美国用各种谋略挽救美国之外,真正帮助美国恢复元气的是中国,在美国最困难的时候,大量购进美国债券,以实际行动支持了美国。美国生怕中俄联盟联手共同对付它,而中国也正是对俄不温不火,在美俄之间搞平衡,减轻了对美压力,使美国有时间有能力包围俄罗斯,再来包围中国。中国在美元危机时,也未去真正挑战美元,丧失了打垮美元的机会,“我们左右不了美国的股市,我们也左右不了国际油价的上涨与下跌,我们又不敢用手中的美元、美元债券去打美元,现在唯一可行的就是可以去恢复黄金的真正价值、价格,如果在一年之内每盎司黄金涨到1500美元以上时,美元就会动荡,当涨到2000美元以上时,美元就可能会狂泻不止”(2009年12月25日)。黄金在2011年维持在每盎司1700美元时,上海黄金交易市场似有“帮着”打压金价的迹象,使最后打垮美元的一次机会也已经失去,这将给中国和世界留下无穷的后患。我们是真正帮助美国恢复元气的国家,此后美国还会在就业问题上进一步恢复,至此美国已初步走出本次金融危机。世界也许会走上暂时的“和谐”,但这种和谐是不会长久的,因为它是建立在美国不断地以侵害别人利益为出发点的基础之上的,这种游戏规则不会长久,必须要改变,我们帮助了美国,而此时的美国会感谢中国吗?
美国感谢中国的最好方式就是全面包围中国,永坐老大,不当老二,事实上就是你当老二也不是美国人高兴的事,这不符合西方的利益。中国的根本利益在于打破前人所有的条条框框,打烂世界上一切不合理的条条框框,联盟俄罗斯、联手俄罗斯普京打破西方各种不合理规矩,重新洗牌、重新制定各种合理的世界新规则,要做开天辟地的大事业,要建立公道合理的世界新秩序。俄罗斯普京掌权是最好的机会,是中俄共建世界新秩序的一次战略机遇,这次机遇万万不可再错失,美国、西方的腐朽和落后再也没有必要去帮助他们了,我们已经吃了很多亏,吃了很大的亏,不能再如此下去了。
中俄联盟联手的益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中俄每一次联手都能使美国的阴谋走向失败,中俄联手才是美国最大克星,中俄联手才有可能制止世界大战,可以使大战变小,小战变无,中俄联手是世界人民的福星。美国的美元并没有被打倒,它依然是世界各国的吸血鬼、寄生虫,即便你忍让,美国仍然不会甘心,它还会继续滥印滥发,矛盾总会暴发,中俄联手是长远之计,是平衡未来世界的大战略。加紧加快中俄之间各方面的合作,加快中俄联盟联手的步伐,在未来世界中,以中俄友好为基石,我认为这是未来政治家们应该具备的眼光和素质。
2012年3月1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