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Lnc 录入:admin 2008/08
施暴者中女生占到34.2% 动机主要是报复、嫉妒
近日,广东、昆明接连出现女学生打人事件,有的人施暴后,还将打人视频挂到网上。日前,记者从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青少年研究所获悉,该中心一项调查显示,济南31%的在校生曾遭受同学欺负,而在施暴者中,女生占到34.2%。女生暴力事件在全国范围内都有上升的趋势。
被两名女同学踩踢头部
在山大齐鲁医院心理科,记者见到了16岁的杨莉。她是该院一名医生的侄女,曾亲历过校园暴力。 去年10月,杨莉和朋友光顾自己家附近的一家音像店,刚要离开时,遇到两名同校女生,其中一名女孩向她“借用”手机,遭到拒绝后,她们便开始打她。 “她们从后面走过来,”杨莉说,“其中一个女孩揪住我的头发,把我拽倒在地。她们用脚踩、踢我的头部。我头被打出血,说不出话来。”“当我的朋友问‘你们为什么这样做’时,她们说,‘她的身材太差’”,杨莉说。 朋友赶紧给母亲打电话求助,朋友的母亲立即赶到,把杨莉救出“魔爪”,并送到医院治疗。 经检查,她的鼻子破裂,嘴角被踢伤,头发也被扯掉了一些。
女孩出拳多因嫉妒等“小事”
“这只是冰山一角。”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青少年研究所主任刘金同说,去年,该中心曾对济南三万多名中学生发放了一份《安全状况调查问卷》,结果显示,31%的在校生说曾遭受同学欺负,29.5%的女生亲眼目睹过别人被打或被劫钱。而在施暴者中,女生占到34.2%。 刘金同说,女生施暴主要表现为虐待。如群体虐待,表现为一群女孩虐待一个,且手段非常残酷。在旁人看来,这些女孩的做法比男孩更可怕—— 长时间地,甚至通宵达旦地变着法污辱一个人,并且可能只是因为对方犯了一个特别小的过错,如某次聚会没来,某个女孩长得漂亮、容易让男孩产生好感,或者就是看她不顺眼……“女孩作案的动机比较集中,主要就是报复、嫉妒、排他。”刘金同说。青春期女生如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信任,就会心藏怒火,且容易把怒火转移到打人上。由于青少年自控力较差,被打对象如有丝毫反抗,打人者就会理解为挑衅,“粉拳”也就变铁拳了。
“以牙还牙”的家庭教育
“身为女孩子,却想像男性那样变成强势,于是模仿男性那样抽烟、爆粗口甚至打人。”济南市12355青少年服务台张老师说,这折射出青少年群体价值观的变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女生暴力事件多发生在中学阶段。”张老师认为,这是由于青春期女生性别认同常常出现模糊。由于学校里的女性教师占据绝对优势,从幼儿园开始,女生常常担任班干部等职务,比较强势,而进入青春期后,“她们潜意识里拒绝承认相对弱势的女性角色身份”。 女生暴力事件只是如今青少年暴力倾向发展的一个缩影。刘金同认为,暴力文化对青少年群体的影响不容小觑。她说,电视、电影、动漫和网络世界里传递的“有仇必报”、“暴力至上”等观念,及部分家长“不要示弱、吃亏”的过激教育,使得青少年有机会便会在现实生活中模仿甚至予以“创新”。
应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
如今,转发手机暴力视频已成校园的一种“时尚”。记者在“泉城校园网”论坛上,找到了网友上传的11个校园暴力视频,其中六个是女生暴力事件。 “这些视频或事件在学生当中流传,其实早已形成一种恐慌心理。”济南市某重点中学语文组组长谢老师说,事实上,不少学生在接触过这些暴力视频后曾说,担心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上周,有个女生来找我谈心,就是因为那段时间她和班上某个同学闹了些小矛盾,那个同学就发短信恐吓她,会以网上某视频的方式整她”。 “学校也应加强对孩子的心理教育和引导,让有暴力倾向的孩子懂得关爱他人,不让‘江湖习气’和‘暴力崇拜’在校园中滋生。” 山东德义律师事务所律师苏传孝说,受害人可申请民事赔偿。(孙昊 余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