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新闻   |   法治聚焦   |   今日中国   |   地方新闻   |   图片新闻
      订阅   |   法治要闻   |   生态环境   |   来稿荟萃   |   社会百态   |   视频访谈
记者证查询 证件号码 I1813-6443- 身份证号
内蒙古
频道
社会法治
地方频道
河北   内蒙古   北京   天津   山西   辽宁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无锡   黑龙江   内蒙古   乌兰察布    《中国法治新闻》
  站内搜索
确立东方的大陆文化中华文明“公道、和谐、责任”普世价值观
社会法治新闻网内蒙古站工作人员名单
社会法治新闻网内蒙古站工作人员名单...
习近平:确保中央政令畅通、决策落地生根
新华网北京10月11日电 全国党委秘书长会议10日至11日在京召开。会前,中共中央总书记、...
习主席、中央军委带动推进军队党的群众路线
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近平主席对全军和武警部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高度重视,全程给予有力...
李克强在中欧论坛汉堡峰会第六届会议上的主
当地时间10月11日中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汉堡出席中欧论坛汉堡峰会第六届会议并发表题为《...
李克强总理访德的三大“看点”
10月9日至12日李克强总理在柏林与默克尔总理共同主持第三轮中德政府磋商并对德国进行正式访...
  社会法治图片新闻
践行初心使命 奋力建
始终以百姓心为心
空降兵某旅组织多课目
广西新能源汽车首次通
河南:在创新中传承
“湖北造”纱线出口4
  今日中国
· 台媒:大陆罕见公布南海舰队巡航钓鱼岛
· 深化合作 提高核安全水平——在首尔核安全峰会上的讲话
· 科技部长寄望十二五:中国成创新型国家
· 中国拒绝美国"中美日钓鱼岛对话"提议
· 中罗"友谊行动—2010"陆军山地部队训练将举行
· 中国加紧建设南海油气田
 
来稿荟萃
传递正能量 感动身边人 巴彦淖尔“好人”故事多
    9月20日,在微信圈里曝出一条十万火急的信息:“五原好心人从河中救出一溺水男孩,无法联系到家人”,配有救援图片,立即在3万微友中转发,引起18万次点击率。

  很快“120”赶到,昏迷不醒的孩子被送进医院,父母也被找到。跳进义和渠救起9岁男孩的好心人是57岁的韩贵庭老人,发微信、打急救电话的是附近麻辣串店个体户吕东。

  9月6日内蒙古新闻网报道:3日晚间,临河豪绅家园小区门口发生车祸,一妇女被撞倒地,周边过往群众打急救电话、维护现场、疏导车辆,其中一姑娘脱下自己的上衣为受伤者遮挡裸露的身体、帮助医护人员把伤者抬上担架。文章以《美丽的姑娘,你在哪儿》为题,歌颂着这些无名英雄。

  7月20日,一位姓汤的先生陈述了这样一件小事:18日晚饭后他用轮椅推着半身瘫痪的83岁母亲到广场溜达,突遇大雨倾盆。打的车打不上,只能推着轮椅快速往回赶。这时广场上一辆灰色现代牌轿车停在身边,一男一女透过车窗递出一把新雨伞:“给你,别把老人淋着!”感激之间,问他们的电话,明天送去,他们说不必送了。

  类似的感人、动心的事,在新闻媒体上、民间议论中还有很多,不胜枚举……。

  9月23日,一位青年对记者介绍他回家乡就业的原因。他说,回家乡就业是因为一件小事:那年,暑假回来,在临河富源集团附近的一个小店去买打火机,店主说他家没有,他又亲自出来指给我哪家店有。经历了异域他乡读书、交友多重感受的我,当时就下定决心,毕业后"回家"!一个小小的感动,唤醒了我对巴彦淖尔人的深刻理解:民风淳朴,憨厚善良,胸怀坦荡,乐于助人。

  "'巴彦淖尔好人多'的概念是有依据的,是有文化底蕴做支撑的",企业界的几位人士坐到一起,例举着这一观点的注脚。

  "我们企业的产品为啥叫'好人品'?就是想做人先做事,把产品也做成有良心的东西",巴彦淖尔好人品食品有限公司的老总如是说。

  西贝餐饮有限公司的老总说,凡是从巴彦淖尔走出去在外地西贝店就业的员工,我们都倡导他们每年秋收之前,都要给父母寄点钱,自己不在家,不能帮上父母的忙,用这点"助秋钱"雇人、雇机械收割吧,企业文化中注入了"乡情"、"乡愁",乃至使每个青年人在成长的路上,接地气,不忘本。

  内蒙古河套商会的一位同志说,今年巴彦淖尔出现了西瓜、西红柿大量滞销的情况,使家乡父老陷入了困局,临河地区红美建材市场的个体户率先集体采购西红柿免费赠送市民,呼市、包头、北京从巴彦淖尔走出去的几百名家乡人或内蒙古其他地方的歌手、明星纷纷出手,帮助农户联系企业、个人扩大西瓜销售订单、渠道,10多天的时间内售出200多万斤。在全国西瓜价格普遍下降的情况下,内蒙古能掀起如此大的"助农潮",不能不说是有巴彦淖尔的文化渊源。

  近年来,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曾在巴彦淖尔上山下乡的知青、生产建设兵团战友形成了探访"第二故乡"省亲潮,从北京来的杨旭良在见到五原县一起放牛的伙伴时说,这儿的人实在,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当年粮食那么紧缺的情况下,"二后生"还接济我们一些细粮(白面)。"忘不了,永远也忘不了"。

  目前,巴彦淖尔市有30多人入选了全国、全区劳动模范、道德模范。其中,爱心邮路上的乡邮员全二平在被评上全国"道德模范"后,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还承担了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希腊火炬手。还有全国道德模范、边防战士魏巍,全区道德模范、孝老爱亲的王静,全区道德模范、义务放映电影30年的王雨涝......还有被评选为感动内蒙古人物的敖其尔、王叶等。该市每年也要评选道德模范、感动巴彦淖尔人物,旗县乡镇每一级都在评比表彰身边好人。

  今年由巴彦淖尔市委宣传部、文明办组织的第二届感动巴彦淖尔人物评选活动中,有10名个人和1个家庭入选。有一腔赤诚、爱民固边的草原民警宝音德力格尔,有19年如一日照顾高位截瘫母亲的孝女王叶,有沙漠植树4000多亩的当代绿色"愚公"杨文亮,有为救工友献出宝贵生命的刘金龙,有回乡带领乡亲创业的农学博士马瑞强,有父亲救人献身、残疾母亲朴实坚强、儿子勤奋上进考入清华大学的王太平烈士家庭……。

  正是这些身边好人的正能量,感动着每一个巴彦淖尔人。正是"市民大讲堂"、"乡村书屋"的开设;城乡"五好家庭"、"优秀党员"、"优秀教师"、"劳动模范"、见义勇为、爱心助学等奖励的评选和设定,使巴彦淖尔市好人成为一个不断扩大的群体,使正气上升、邪气下降,使大多数人形成了一种志做徳人的长期的、自觉的习惯、文化和行为风范。

  友情链接: 法制日报社 中国道教协会taoist 和谐网 中国网 强网论坛 大战略 中国佛教协会 中华网 中国经济网 凤凰网 环球论坛 圣彼得堡 华人协会 中国政府网 中国台湾网 国防部 京华论坛 西陆论坛 中国评论新闻 米尔军情网 网易论坛 新华网 大旗网 51军网 俄罗斯之声 共识网 价值中国网 中搜论坛 维普网 百家期刊 上海滩 sohu 草根网 南方论坛 社区论坛
Copyright © 2000-2009 lnc-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所刊登的社会法治新闻社、社会法治新闻杂志社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均为社会法治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社会法治新闻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我要链接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