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化蝶舞阡陌
——准格尔旗、达拉特旗推进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记
准格尔旗——
这是一首悠扬的漫瀚调,唱响在母亲河的臂弯,百姓引吭,劲奏华章。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牧区发展水平,一直是科学发展、全面发展的题中之义,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当老百姓的幸福愿望与准旗的惠民蓝图“双剑合璧”,借着自治区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的东风,循着“苦干、实干、巧干”的为民理念,准旗的美丽乡村建设开始了策马扬鞭之程。如今,行走在准格尔旗的田间地头、阡陌乡村,到处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建房、修路、打井、上电……新房拔地而起,道路平整通达,机井甜水涌动,农村生产生活环境逐步改善,惠民政策全面落实,每个规划、每个部署、每个举措、每个项目,大大小小,桩桩件件,都浸透着为民情怀,凝聚着发展动力。准旗农牧民的幸福梦正在加速抵近现实。
好房子 好日子
2014年6月11日,是准格尔旗布尔陶亥苏木铧尖村刘二福全家都铭记在心的“好日子”。下午4点55分,刘二福点燃了专门从苏木里买回的双响炮,炮仗带着刘二福一家的喜悦直冲高空。刘二福一手捂着耳朵,一手招呼着铲车司机喊道:“能推了”。随之,铲车驶向狭促的棚圈和逼仄的旧屋,伴随机器的轰鸣声和瞬间腾起的尘土,刘二福一家住了30多年的两间土坯房和糊满了麻纸的窗棂成为历史的记忆。
面对昏黄的尘土,刘二福并没有躲避,而是满脸喜悦地蹲在不远处,“这房子里养活了我养活了我的孩子们,时间长了夏天漏雨冬天进风,都成危房了。正好赶上好政策能建新房了,我一接到拆迁的通知就赶紧把旧房里的东西倒腾出来,雇了铲车联系了工人,就想着赶紧住进新房。”刘二福憧憬地说。
而在村里,听到炮声的危房户相互催促着:“看人家刘二福也拆了,咱们也得赶紧动弹了,要不年底住不进新房了”。
在准旗769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9个苏木乡镇、4个街道和159个嘎查村。这样的幸福故事每天都在上演。
在十二连城乡蓿亥图村石城圪梁社,6排新房在原址上拔地而起,将原先破败不堪的旧村落留在了村口的展板上。一条条崭新的柏油马路通向一栋栋整齐矗立的新居,朱红色的屋顶搭配着橘黄色的院墙,细砖条铺就的院里,整洁有序。
兴胜店村危房改造工程也在快速推进。村民韩有良家的新房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最让韩有良感到欢欣鼓舞的是乡政府在实施“十个全覆盖”工程中,结合当地采摘园区较多、自然风光优美的特点,把农家乐产业发展纳入到改造中。在居住环境改善的同时,韩有良也即将成为农家乐业主,迎来崭新的生活。
常怀为民之心、善集民众之智、多谋惠民之事,是“十个全覆盖”见实效的最终落点。准旗的惠民动作并未在农牧民住进好房子后止步,而是有针对性地带动农牧民过上好日子,让幸福生活提档加速。
在深入推进“十个全覆盖”工程中,准格尔旗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座谈等方式,确定了2014年全旗30个重点发展嘎查村,根据实际情况分三类建设。对具有明显街巷村落特征、人口居住集中、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十二连城乡蓿亥图村石城圪梁社、东圪卜社,兴胜店村于二圪卜社,布尔陶亥苏木铧尖村、尔圪壕嘎查,龙口镇麻地梁村等17个嘎查村实施就地改造建设,打造美丽乡村;对原生产生活条件较差,不宜就地改造的十二连城乡三十顷地村、五家尧村,大路镇老山沟村,薛家湾镇白大路村等6个村,实施集中规划建设,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确保搬得出、有事干、留得住、能致富;对撤乡并镇后,旧乡政府所在地涉及的薛家湾镇巴润哈岱村、长滩村,沙圪堵镇西营子村等7个村实施改造、改善提高,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实现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基本公共服务提升。
为了真正让惠民工程变成幸福工程,准旗按照“规划先行、群众自愿、整村推进、因村制宜”的原则,将“十个全覆盖”工程与现代农牧业、扶贫攻坚、乡风文明、文化旅游、乡村公路建设结合起来统筹推进,从根本上改善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提高农牧区公共服务水平。同时,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深入倾听百姓意见,根据村容村貌、人口规模、产业布局等情况,与当地老百姓的生产生活紧密结合,坚持“一村一个规划、一村一个方案”,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确保“建一个成一个”,不搞大拆大建,保持农村风貌,再现田园风光,打造美丽乡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