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大青山南坡生态治理
大青山是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分水岭,是阻隔风沙和蒙古干燥气流进入华北平原的天然绿色屏障。历史上,南坡的山前平原曾经出现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但由于人为破坏、连年战乱和降水减少等历史、自然原因,使大青山的植被逐渐衰退,植被覆盖率降低到10%以下,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减弱。为充分发挥大青山森林“包头之肺”的生态功能,我市开展大青山南坡绿化工程,目标是让大青山南坡林木覆盖率达到35%以上。
考题
大青山南坡治理如何达到预期效果?
难点
失水严重、植物不易成活、缺水是大青山南坡改造面对的首要问题。大青山南坡地区是石质山区,土壤瘠薄,年降水量仅在175-340毫米,但年蒸发量却达到2100-2700毫米,气候极为干旱,植被成活困难。如何为新栽培的植物提供能够成活的水分是大青山南坡改造要面临的首要问题。
资金需求量大、后期维护难、树苗成本、人工成本、水利设施、后期维护……要达到35%以上的林木覆盖率,大青山南坡改造的资金需求量可见一斑。如果仅靠政府投入,无疑是沉重的负担。资金上的困难如果不能解决,改造将成为空谈。
答卷提交
解决资金难题市场化运作引来造林好帮手
从2007年起到现在,包头市政府已经先后分两期实施了大青山南坡绿化工程。除第一期的10万亩绿化工程之外,二期工程也规划了5万亩建设任务,现在二期任务已提前超额完成。在整个绿化工程中,创新机制,大力发展社会化造林解决资金难问题是不得不提的一大亮点。
为激发社会参与的热情,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大青山南坡绿化步伐决定的通知》,按照“市场化运作、公司化承载、园区化打造”的模式,推行90%的土地绿化,10%的土地经营开发。这项政策吸引了很多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南坡改造,形成了多主体参与、多渠道投资、全社会参与生态建设的良好氛围。
天龙公司是被政策吸引承包大青山地区荒山荒坡造林的企业之一。这些年来,为了造林,该公司已经累计投入6亿多元,在覆土不足10%的石头山上造林300多万株。近期,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原有的利用爆破、滴灌的造林模式,开始了旱生、超旱生植物研究。
开车驶入天龙公司的承包范围,入眼一片青翠的绿色,植被繁茂的几座山上已经几乎看不见裸露的地面,一直在做超抗旱植物研究的张工骄傲地告诉记者,不出五年,这片土地将绿树成荫,再也看不到裸露的沙石。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进行荒山生态修复的研究,总结出了包括钻石打孔、局部爆破、叩石刨坑等在内的“天龙八步荒山生态修复科学理论体系”。现在,我们又把研究重点放在了旱生和超旱生植物研究上,完成了大青山地区和中国西部地区旱生植物、超旱生植物的资源普查工作,引种了13种旱生、超旱生植物,其中6种已经引种成功并已经有了一定量的商品苗。”张工说。
“我们原来的造林办法是局部爆破、引黄河水装滴灌设备。虽然成果不错,但是有着不可复制性。”张工说。“我们这样做的基础是建立在雄厚的资金基础上,但现实情况是并不是每个公司都能有实力做这么多的投入。所以我们开始研究旱生、超旱生植物的引进、育种和本地种植情况。”来到育种室,张工指着一些长着灰绿色叶片的植物说:“这是沙冬青,是中国北方干旱半荒漠地区唯一旱生常绿阔叶灌木,需水量非常少,包头的降水量远高于沙冬青的成活需求,等我们把这类植物在包头的育种、生长研究透彻,种植成本将远低于原来的用钻石打孔、滴灌浇灌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