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新闻   |   法治聚焦   |   今日中国   |   地方新闻   |   图片新闻
      订阅   |   法治要闻   |   生态环境   |   来稿荟萃   |   社会百态   |   视频访谈
记者证查询 证件号码 I1813-6443- 身份证号
天津
频道
社会法治
地方频道
河北   内蒙古   北京   天津   山西   辽宁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无锡   黑龙江   内蒙古   乌兰察布    《中国法治新闻》
  站内搜索
确立东方的大陆文化中华文明“公道、和谐、责任”普世价值观
重庆第一中院二审判决仍有误 启动再审势在
中国法治新闻(张木良,刘建)报道:近日,绵阳市佳庆科技有限公司法人舒文学再次向本社爆料,称...
涪城公安有法不依、举案不立为哪般
中国法治新闻社(记者:刘建、张木良)北京报道:近日,绵阳市佳庆科技有限公司法人舒文学向本社...
淮安民企职务侵占一案何时现曙光
中国法治新闻(首席记者郭明文)北京报道:近期,我社收到江苏淮安市东南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的举报...
绵阳盐亭交通整改无方、隐患频发之新闻追踪
2013年2月8日春运期间,中国法治新闻(记者:申雪、苏洪兵)在本社官方网刊文《盐亭县城区...
关于吕梁市原农村信用联社理事长李马全违法
我叫白强祥,男,现年65岁.中共党员,原任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信用联社副理事长,主持工作。现...
  社会法治图片新闻
践行初心使命 奋力建
始终以百姓心为心
空降兵某旅组织多课目
广西新能源汽车首次通
河南:在创新中传承
“湖北造”纱线出口4
  今日中国
· 台媒:大陆罕见公布南海舰队巡航钓鱼岛
· 深化合作 提高核安全水平——在首尔核安全峰会上的讲话
· 科技部长寄望十二五:中国成创新型国家
· 中国拒绝美国"中美日钓鱼岛对话"提议
· 中罗"友谊行动—2010"陆军山地部队训练将举行
· 中国加紧建设南海油气田
 
社会百态
外媒看“习式外交”:变零和博弈为繁荣共进

  

  当地时间2013年6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中美元首会晤。

  2014年5月2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举行仪式欢迎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中新社发 廖攀 摄

  记者李雨昕

  自去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开启首次外访以来,其外交理念一直受到海外舆论的关注。在外媒眼中,习近平提出的一系列外交理念旨在推动双赢合作,推翻旧的零和理论,致力于促进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更加公正合理。

  夯实陆上安全框架致力打破“零和”理论

  习近平就任国家主席以来的10次出访中,过半足迹落在周边邻国,足见对周边外交的重视程度。习近平用“亲、诚、惠、容”四个字来定调新时期周边外交理念,强调“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

  在海外媒体看来,习近平的周边外交,实际上是拓展了中国地缘空间的边界,让中国外交“骨架”更趋坚实。在其首访俄罗斯时,《纽约时报》的文章就指出,地缘政治基本上框定了大国崛起的空间,习近平首访俄罗斯意在夯实中国走向海洋的陆上安全框架。 文章指出,习近平的首次外访更多地是一种见招拆招的地缘政治手段,中国陆上政治影响的边界已经划定,即中俄边界以及中俄联手打造的上海合作组织,而海洋则是未来中国可大力拓展地缘空间的领域。

  此后,习近平对韩国、印度的访问,无不凸现中国对周边的重视。新加坡《联合早报》分析称,习近平访韩引领中韩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推动半岛和平与发展以及稳定东亚地区局势。这对于进一步深化和巩固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落实周边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为地区和平与稳定提供积极的正向推动,可谓意义重大。 而在印度,英国广播公司的报道形容,习近平到访的9月17日是印度总理莫迪的64岁生日,习近平刻意从莫迪家乡古吉拉特邦开始他的印度之行。莫迪亲自迎接习近平,在萨巴马蒂河岸设传统晚宴款待客人。一时间,“习莫之交”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印度斯坦时报》报道称,莫迪在生日当天迎接习近平到访,象征着印中关系在两位领导人的带领下获得了“新生”。 冷战之后,国际安全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地区冲突仍然存在,经济全球化令各国亟需寻求共同发展的新思路。同时,恐怖主义、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非传统安全问题则促使国际社会需要打破冷战思维、“零和”理论,以新型安全观看待各国间合作。

  对此,习近平提出并全面阐述了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强调中国将同各方一道,推动在亚信基础上探讨建立地区安全合作新架构,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

  美国《侨报》文章就指出,观察最近一两年中国的外交动向可以发现,中国开始注重借助一些重大外交场合来阐述自身的外交政策,并回应一些对中国外交政策的误解与指责。与美日着眼分歧不同,中国的外交政策取向注重取得共识。 文章称,中国全面参与地区安全问题对话的意愿越来越高,在处理地区安全的议题上也越来越能清晰自信表达自己的看法和主张,也必然会参加更多类似香格里拉对话这样的多边峰会。

  推进“一带一路”重大战略:促中西方融合

  在习近平的每次外访中,经济都是绕不开的话题。在外界看来,习近平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势必将成为未来中国推动与多国关系发展的新动力。

  新加坡《联合早报》说,“一带一路”对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促进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政治的交流、开放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纽约时报》认为,习近平一直在尝试与中亚国家巩固关系,这样的方针将把中国的利益拓展出亚太地区的传统范围,并将服务于其巨大的能源需求。这一重大战略还有一个优势,可以对抗并补充前美国国务卿希拉里2011年宣布的美国“新丝绸之路”计划。

  英国《独立报》则称,中国2013年第三季度在中亚能源和基建行业投资共500多亿美元,以数据证实北京打造“新丝绸之路”的雄心。这体现了北京的能源供应安全战略,以及在新兴经济国家打开工业产品出口市场的努力。 其中,塔吉克斯坦、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均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重要节点。此外,美联社报道指,习近平还在南亚多国进行访问,以拉近外交关系,并推动现代海上“丝绸之路”愿景的建设——即通过海路连接中国与欧洲。

  日本《外交学者》认为,“海上丝绸之路”显然和陆地上的“新丝绸之路”具有相似之处,后者从中国向西延伸至中亚国家。这两个概念体现了中国作为主要经济强国的历史渊源,完全切合习近平最喜欢谈的民族复兴主题。两者加在一起,描绘出了中国作为一个地区强国的画面,它试图将自己的经济主导作用向西拓展至伊朗,甚至东欧。 “‘新丝绸之路’有条件成为为该区域欧亚所有国家利益提供服务、共享成果的共同之路。”俄罗斯之声形容。

  润物无声讲好“中国故事”

  去年,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发表讲话,首次从战略高度明晰了中国形象的独特内涵——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向社会各界明确了一个久被忽视的原则——与传统西方大国相比,中国的国家形象必须具有自身的鲜明特色。

  行胜于言。《纽约时报》文章称,习近平多次发表演讲,强调国之交在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知。他讲话个性鲜明,演讲中多次提及民众日常生活场景,比如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播放、中国玉树儿童给刚果总统萨苏写的信等等。以实话、家常话代替刻板的口号,适应公共外交需要的生活化语言成为中国外交的新时尚。 同时,习近平多次出访都在当地主流媒体上发表署名文章。如在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之际,习近平就在韩国《朝鲜日报》、《中央日报》、《东亚日报》同时发表题为《风好正扬帆》的署名文章,将“中国梦”与韩国的“第二汉江奇迹”联系起来,拉近中韩民众之间的感情。 美国媒体称,这些文章主要阐述习近平的“中国梦”概念,服务于他扩大中国软实力外交的目标,也在国内提升他富有感召力的领导人形象。

  与此同时,中国还积极投身国际事务,承担更多国际责任,成为国际舞台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大国。9月18日,习近平在印度新德里宣布,中国政府将再次向国际社会抗击埃博拉疫情提供援助。

  英国《金融时报》称,中国增加其对抗击埃博拉病毒的捐赠,也被视为一次对中国对非外交的考验,因为中非贸易和投资日益扩大,也因为中非友谊的历史承诺。 世卫组织也发表声明,欢迎中国政府向塞拉利昂派遣移动实验室检测队,以增强该国的病毒检测能力。世卫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表示,此举显示出中国政府对加强应对埃博拉疫情国际努力的坚定承诺,并为其他国家做出了表率。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强调“公共外交”,俨然已经成为一个时髦的词汇。英国《金融时报》称,公共外交已经融入到中国外交的制度设计与外交活动之中,它打破了外交的神秘性,为中国与世界全面对接提供了多种渠道,润物无声,在潜移默化之间,中国成为世界之中国。

  新加坡《联合早报》也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次国家层面尤其是社会乃至个人层面的互动,也日益成为推动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动力,借助公共外交的力量让社会与个体都成为外交的当事人,从而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

  友情链接: 法制日报社 中国道教协会taoist 和谐网 中国网 强网论坛 大战略 中国佛教协会 中华网 中国经济网 凤凰网 环球论坛 圣彼得堡 华人协会 中国政府网 中国台湾网 国防部 京华论坛 西陆论坛 中国评论新闻 米尔军情网 网易论坛 新华网 大旗网 51军网 俄罗斯之声 共识网 价值中国网 中搜论坛 维普网 百家期刊 上海滩 sohu 草根网 南方论坛 社区论坛
Copyright © 2000-2009 lnc-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所刊登的社会法治新闻社、社会法治新闻杂志社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均为社会法治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社会法治新闻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我要链接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