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新闻   |   法治聚焦   |   今日中国   |   地方新闻   |   图片新闻
      订阅   |   法治要闻   |   生态环境   |   来稿荟萃   |   社会百态   |   视频访谈
记者证查询 证件号码 I1813-6443- 身份证号
内蒙古
频道
社会法治
地方频道
河北   内蒙古   北京   天津   山西   辽宁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无锡   黑龙江   内蒙古   乌兰察布    《中国法治新闻》
  站内搜索
确立东方的大陆文化中华文明“公道、和谐、责任”普世价值观
社会法治新闻网内蒙古站工作人员名单
社会法治新闻网内蒙古站工作人员名单...
习近平:确保中央政令畅通、决策落地生根
新华网北京10月11日电 全国党委秘书长会议10日至11日在京召开。会前,中共中央总书记、...
习主席、中央军委带动推进军队党的群众路线
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近平主席对全军和武警部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高度重视,全程给予有力...
李克强在中欧论坛汉堡峰会第六届会议上的主
当地时间10月11日中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汉堡出席中欧论坛汉堡峰会第六届会议并发表题为《...
李克强总理访德的三大“看点”
10月9日至12日李克强总理在柏林与默克尔总理共同主持第三轮中德政府磋商并对德国进行正式访...
  社会法治图片新闻
践行初心使命 奋力建
始终以百姓心为心
空降兵某旅组织多课目
广西新能源汽车首次通
河南:在创新中传承
“湖北造”纱线出口4
  今日中国
· 台媒:大陆罕见公布南海舰队巡航钓鱼岛
· 深化合作 提高核安全水平——在首尔核安全峰会上的讲话
· 科技部长寄望十二五:中国成创新型国家
· 中国拒绝美国"中美日钓鱼岛对话"提议
· 中罗"友谊行动—2010"陆军山地部队训练将举行
· 中国加紧建设南海油气田
 
地方新闻
中秋最核心的文化密码是亲情
     在呼和浩特市工作的李东延这几天有点小激动,因为再过几天就是中秋节了,“我半个月前就订好了特价机票,就等着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吃月饼了。”小李的高兴都挂在了脸上。说起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他扶了扶眼镜说:“赏月,吃月饼。”其他的就再也说不上了。

  采访中记者发现,像小李一样对中秋节的概念仅仅停留在赏月和吃月饼上的人占绝大多数。其实我们的中秋节远不是这么简单的,流传了几千年的节日背后是植根于中华民族血液中的文化内涵。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一个较可信的说法是中秋节源自于人们对月亮的崇拜。上古时代,华夏民族就有敬月信仰,并衍生祭月之风,流传千年。为什么敬月?经专家考证,这跟我国是古老的农业国家有极大的关系。农业需要守农时,古人经过长期观察,发现月亮的运行同农业生产和季节变化有很大关系,因此以农立国的古人就把祭月当成了祈祷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重要活动。这种对自然的敬仰也包含了我国先民天地人和的哲学思想。

  中秋节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那时,每逢中秋夜人们都要举行祭月活动,设大香案,摆上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必不可少。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所在的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切开月饼全家人分食。切的人先计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无论在家及在外地,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

  在数千年的流传中,中秋习俗也逐渐增多,譬如在湖广一带就有燃灯的节俗,在浙江一带有观潮之风,在北京有玩兔儿爷的习俗,西南及南方还有吃鸭和吃田螺等等节俗。但是全国各地的中秋习俗几乎都离不开一个内涵:团圆。

  至于中秋节是如何演化出团圆这样一个内涵,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翟禹赞同情感说。他认为,在中秋节这一天,居住在不同地方的人们,都会凝视同一轮皎洁的明月,月亮把处在不同地方的人们联系了起来。对着圆月,人们不禁会忆起家乡和亲人、友人、故人、恩人,染着月色就起了思念之心。于是,期盼和亲人团圆就成了中秋之夜人们自然而然的情感,这也是中秋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最核心的文化密码。

  呼和浩特市的退休教师李艳萍对眼下的中秋节则带着一丝不满:“现在过中秋只是旅游、赴宴、访友,似乎越来越跟物质相连。总让人感觉少了过节的文化味、人文气氛。当我们坐在酒店里吃吃喝喝,有几个人会在乎窗外悄悄升起的月亮?当我们坐在电视机前看着中秋晚会,又有几个长辈会给孩子讲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吴刚伐桂的传说?也许再过些年,这些故事和传说,都只能在故纸堆里去寻找了。”有这样担心的人们也越来越多。

  然而翟禹却并不为此担心,他认为应该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看待这些变化。“中秋节俗从古至今都在不停演变,这些现代中秋习俗的出现是很正常的。但是每一个中国人,到了中秋节都不忘团圆,即便无法团圆也会给亲人寄上月饼,送上问候。这种浓浓的亲情不失,中秋节的文化内涵便不会丧失。”

  友情链接: 法制日报社 中国道教协会taoist 和谐网 中国网 强网论坛 大战略 中国佛教协会 中华网 中国经济网 凤凰网 环球论坛 圣彼得堡 华人协会 中国政府网 中国台湾网 国防部 京华论坛 西陆论坛 中国评论新闻 米尔军情网 网易论坛 新华网 大旗网 51军网 俄罗斯之声 共识网 价值中国网 中搜论坛 维普网 百家期刊 上海滩 sohu 草根网 南方论坛 社区论坛
Copyright © 2000-2009 lnc-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所刊登的社会法治新闻社、社会法治新闻杂志社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均为社会法治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社会法治新闻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我要链接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