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新闻   |   法治聚焦   |   今日中国   |   地方新闻   |   图片新闻
      订阅   |   法治要闻   |   生态环境   |   来稿荟萃   |   社会百态   |   视频访谈
记者证查询 证件号码 I1813-6443- 身份证号
内蒙古
频道
社会法治
地方频道
河北   内蒙古   北京   天津   山西   辽宁   吉林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无锡   黑龙江   内蒙古   乌兰察布    《中国法治新闻》
  站内搜索
确立东方的大陆文化中华文明“公道、和谐、责任”普世价值观
社会法治新闻网内蒙古站工作人员名单
社会法治新闻网内蒙古站工作人员名单...
习近平:确保中央政令畅通、决策落地生根
新华网北京10月11日电 全国党委秘书长会议10日至11日在京召开。会前,中共中央总书记、...
习主席、中央军委带动推进军队党的群众路线
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近平主席对全军和武警部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高度重视,全程给予有力...
李克强在中欧论坛汉堡峰会第六届会议上的主
当地时间10月11日中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汉堡出席中欧论坛汉堡峰会第六届会议并发表题为《...
李克强总理访德的三大“看点”
10月9日至12日李克强总理在柏林与默克尔总理共同主持第三轮中德政府磋商并对德国进行正式访...
  社会法治图片新闻
践行初心使命 奋力建
始终以百姓心为心
空降兵某旅组织多课目
广西新能源汽车首次通
河南:在创新中传承
“湖北造”纱线出口4
  今日中国
· 台媒:大陆罕见公布南海舰队巡航钓鱼岛
· 深化合作 提高核安全水平——在首尔核安全峰会上的讲话
· 科技部长寄望十二五:中国成创新型国家
· 中国拒绝美国"中美日钓鱼岛对话"提议
· 中罗"友谊行动—2010"陆军山地部队训练将举行
· 中国加紧建设南海油气田
 
讲理平台
李克强在中欧论坛汉堡峰会第六届会议上的主旨演讲

 

  当地时间10月11日中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汉堡出席中欧论坛汉堡峰会第六届会议并发表题为《树立互利共赢的新标杆》的主旨演讲。新华社记者饶爱民摄

  新华网德国汉堡10月11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1日在汉堡出席中欧论坛汉堡峰会第六届会议并发表题为《树立互利共赢的新标杆》的主旨演讲。演讲全文如下:

  树立互利共赢的新标杆——在中欧论坛汉堡峰会第六届会议上的主旨演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

  (2014年10月11日,德国汉堡)

  尊敬的施泰因迈尔外长,

  尊敬的贝特尔首相,

  尊敬的舒尔茨议长,

  女士们,先生们:

  很高兴出席中欧论坛汉堡峰会。汉堡素有“世界桥城”的美誉,2000多座桥构成这座城市独特的风景线。在我看来,汉堡还有更多无形的桥通向世界。汉堡自古就有自由贸易传统,13世纪就建立了汉萨同盟。现在,汉堡以欧洲最快转运港闻名于世,汉堡港装卸的集装箱每三个就有一个往来于中欧之间。从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中欧交流的悠久历史和繁华现实。

  本届中欧论坛汉堡峰会议题丰富,包括中欧相互认知、贸易和投资体制、中国的城镇化、绿色增长等等,从中能感受大家对中欧合作充满期待。合作需要加深了解,借此机会,我介绍一下中国经济当前形势和发展前景。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但运行总体平稳。上半年GDP增长7.4%,第三季度基本延续这种态势。这一增速相对于中国过去10%左右的高速度,虽有所下降,但还属于中高水平。从世界范围看,我们的增长速度是高的。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相当大,现在7%的增量相当于、甚至高于过去10%的增量,也相当于一个中等经济体的规模。

  今年年初和近几个月,中国经济一些指标出现小幅波动,但经济运行仍处于合理区间。有波动是难免的,类似波动在去年也发生过,其他国家的增长也不是一条直线。我们提出中国经济运行要保持在合理区间,今年增长的预期目标是7.5%左右。请朋友们注意,这里有个“左右”。也就是说,只要就业比较充分、物价比较稳定、居民收入同步增长、生态环保取得积极成果,经济增速比7.5%高一点、低一点,都是可以接受的。对于中国政府来说,最关注的还是就业。今年以来,虽然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就业不降反增。1-9月,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000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多增了十几万人,31个大城市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左右。

  经济发展不是短跑,而是没有终点的长跑,要有一定的速度,但更重要的是看耐力和后劲。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在提升,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服务业比重继续上升,电子商务、物流快递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长快于整个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跨了栏”。节能减排也交出一份好的成绩单,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2%、碳排放强度下降5%左右,是多年来最大的降幅。我们的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消费需求平稳增长,特别是大众消费快速上升,人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中国经济能有这样的表现,主要靠的是改革创新。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我们没有实行“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没有放松银根和扩大赤字,而是强力推改革,在加快行政、财税、金融、投资等重点领域改革的同时,改革和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实施结构性调控,也就是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进行定向调控。改革对经济也是一种刺激,能够再造微观基础,优化宏观环境,激发巨大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我们推出一系列激活力、补短板、强实体的改革措施,就是要释放改革这一发展的巨大红利。

  今年以来,中国政府继续带头自我革命,大幅度简政放权,推进市场化改革,让更多的人、更多的企业展现创造创新的活力。今年3月,全面推行了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半年多来新设立的市场主体“井喷式”增长,同比增幅超过60%。这些新设立的企业大多属于小微企业和服务业,带动了上千万人就业,而且成长性强,是中国经济增长新的支撑力量。我们不仅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采取“雪中送炭”的政策支持这些新设企业,还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让创业创新者无后顾之忧,培植企业健康成长的沃土。

  谈到这个话题,我想起歌德曾经说过,“你若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创新创造是人类共同的理念和追求。我们采取这些改革创新举措,就是要让市场新生力量站稳脚跟、发展起来,也让更多的人看到希望、敢于跟进,在中国大地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掀起这股热潮,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成就事业、精彩人生的梦想,这可以把我们的“人口红利”转为“人才红利”,也可以完善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更好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人的全面发展。

  为促进经济平稳运行,我们将在保持政策总体稳定的基础上,更加积极地作为。下一步,我们还会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不仅对体制性障碍“拆藩篱”,还对结构性矛盾“动手术”,弥补发展中的“短板”,做强实体经济的“筋骨”。比如,在财政资金、金融信贷上,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支持“三农”、小微企业、新兴业态等实体经济发展,继续推进中西部铁路、城镇棚户区改造、水利、污染防治等重大民生和发展工程,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有改革创新形成的强劲动能,我们对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充满信心。

  中国经济已经持续快速发展了30多年,未来发展依然有充沛的动力源,前景是光明的,因为我们的经济有巨大的增长韧性、市场空间和回旋余地。在座的不少是中国工商界的老朋友,如大家所感受到的,中国的人力资源素质在提高,基础设施完备,产业配套性好,资金与技术有一定积累,经济抗风险能力强,这些都是我们的综合优势。认识中国,需要立体地透视。中国是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工业化、城镇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广阔的农村和内陆腹地,可以使经济梯度发展、渐次开花,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能。改革创新是潜能最好的“挖掘机”。中国人民吃苦耐劳,正在用自己的智慧创新体制、创新科技,推动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中国的发展是开放的发展。中国经济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经济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经济不会出现有人担心的“硬着陆”,而是会给国际经济带来正面影响,是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推动力量。这有利于中欧经贸合作和互利共赢。

  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周边环境。在世界政治经济形势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也致力于维护地区稳定与安全。希望各国携手共进,相互尊重,和平相处,共同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

  我多次来过欧洲。欧洲有着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化,经济与科技发达,作为世界上十分重要的战略一极,对维护世界和平有着特殊的贡献。欧洲关注中国,中国也关注欧洲。我们看到,欧洲在稳定经济、重振竞争力中采取的努力已见成效,银行业联盟建设迈出重要步伐,重债国结构性改革取得进展,国债收益率明显下降,相信经受危机考验的欧洲会变得更加强大和昌盛。

  近40年的中欧关系,已由一棵小苗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这棵树上挂满了累累果实。无论是政治互信、经贸合作还是人文交流,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中欧建交以来,双方贸易增长了230多倍,现在平均每天就有15亿美元的贸易往来。也就是说,在我演讲的这20分钟里,中欧之间达成了几千万美元的合作。共同利益的纽带使双边关系充满吸引力和扩展力,这让我们对中欧未来充满信心。

  中国和欧洲是两大战略力量,肩负推动全球经济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维护世界和平的崇高使命,双方正在形成不断放大的战略交集。今年春天,习近平主席访问欧洲,倡导中欧共同努力建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座桥梁,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把中欧关系推向了新的高度。我们愿与欧方一道,把握好双方关系的发展航向,在国际上树立起互利共赢的新标杆。中国是最大的新兴市场国家,欧盟是最大的发达经济体,“最大”与“最大”交融、一切都有可能,“新兴”与“发达”携手、优势就会倍增,中欧在新兴和发达经济体合作中可以成为典范。中国和欧洲分处欧亚大陆的两端,这块大陆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也是人口最多的大陆,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机遇巨大,中欧可以在促进亚欧地区繁荣发展、实现共赢多赢中作出更大贡献。中欧都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在许多国际重大事务上有共同利益,双方关系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全球影响,在世界和平与全球善治中可以紧握双手。中欧都有伟大的文明,都有理性考量和哲学思辨的传统,中国推崇“和而不同”,欧盟倡导“多元一体”, 13亿多中国人与7亿多欧洲人命运相连、前途相关,中欧在不同文明包容互鉴中可以成为引领。

  欧洲正致力于一体化进程,无论全球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对欧盟的支持始终如一,支持欧洲联合自强,支持欧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我们也希望欧盟继续理解和支持中国选择的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尊重和照顾中国的核心利益。

  女士们,先生们!

  我们身处一个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当前中欧都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都面临稳定增长、调整结构、促进就业的共同任务,双方深化务实合作既有客观要求,又有难得机遇。中国有句古话,“掘井九轫,必得其水”,我们应当像挖井一样深挖合作潜力。在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一是共谋贸易发展“大棋局”。中欧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1/3,双方贸易总量占全球贸易的比重只有1.5%。这两个数据虽然不能简单相比,但也说明双边经贸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这种空间既表现在扩大规模上,也表现在优化结构上,这就需要精心布局、做大做优。我这次访德期间,中德两国商务界达成了100多亿美元的协议,不仅有商品贸易,而且有技术合作,你来我往。我们注意到,欧洲计划投资500亿欧元用于交通、能源和数字网络建设,希望欧方积极采用中国有性价比优势的高铁、核电等装备。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问题,中方一直关注,希望欧方在即将推行的出口管制改革中,公平对待中方。中欧应共同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我们愿与欧方就无线通信反补贴案积极磋商,尽快达成共识。中欧建立自贸区,对于提升贸易水平很有意义,双方可以尽早启动可行性研究。

  二是推动投资进入“快车道”。投资合作是中欧关系战略性的体现。现在双方投资发展机会多、态势好,应顺势而为,在产业发展、园区建设等领域支持企业扩大投资。中欧早日达成投资协定,能够为相互投资保驾护航,应加快谈判进程,尽快取得成果。希望欧方对中国企业赴欧投资提供更加公正透明的营商环境,在市场准入、入境签证、工作许可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中欧之间还可以采取联合投资等方式,开发第三方市场,实现多赢发展。

  三是开辟创新合作“深海域”。中欧都致力于结构性改革和经济升级,这为拓展新技术、新产业、新领域合作提供了新机遇。前年我访问欧洲,中欧建立了城镇化合作机制,这方面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合作都大有可为。在绿色经济领域,欧洲有优势,中国有市场,我们希望双方合作建设一批循环经济、节能环保示范区,以增强聚集和放大效应。推进航空航天中长期合作,加强轨道交通运营、维护和管理合作,也是双方努力的方向。

  人文交流就像一个解码器,能够解开彼此的隔阂,织密心灵和情感的纽带。在徳国莱法州有一位食品加工师,30多年来往返中德250多次,不仅把自己的生产技术带到中国,还为中国地震灾区捐款,资助失学儿童。这位友好人士称自己是“一个85%的中国人”。这是中德、中欧友好的一个生动写照,也是一种“全息”缩影。现在,中欧每年有500多万人员往来,到对方国家留学的学生总数近30万人。双方应进一步加强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领域交流,鼓励文化产业和产品服务领域的合作,扩大人员特别是青年人往来,使中欧关系扎根深处、更加稳固。

  女士们,先生们!

  中德关系已经走在中欧关系的前列。42年前的今天,中国同联邦德国建交。现在的中德关系日趋成熟。这次我访问德国,双方发表了《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为两国各领域中长期合作制定了具体方案和措施。我们愿与德方一道,继续携手共进,使中德关系更上层楼。

  中欧论坛汉堡峰会走过了10年历程。10年来峰会为中德关系、中欧关系发展作出了贡献,在座的朋友们长期以来为双方的务实合作添砖加瓦,我要向你们表示感谢!峰会是智慧相激之地,灵感纵横之所。德国人常说,“信念能移山”。中国也有一个“愚公移山”的寓言。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世界,有开放的信念、合作的信念,就能跨越山川海洋的重重阻隔,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宽广道路。

  最后,祝贺本届峰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友情链接: 法制日报社 中国道教协会taoist 和谐网 中国网 强网论坛 大战略 中国佛教协会 中华网 中国经济网 凤凰网 环球论坛 圣彼得堡 华人协会 中国政府网 中国台湾网 国防部 京华论坛 西陆论坛 中国评论新闻 米尔军情网 网易论坛 新华网 大旗网 51军网 俄罗斯之声 共识网 价值中国网 中搜论坛 维普网 百家期刊 上海滩 sohu 草根网 南方论坛 社区论坛
Copyright © 2000-2009 lnc-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所刊登的社会法治新闻社、社会法治新闻杂志社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均为社会法治新闻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社会法治新闻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我要链接 | 版权声明 | 法律顾问